(二)防卫过当
构成犯罪,一般是过失;也不排除间接故意。
(三)无过当防卫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行凶的理解:重伤害以上的伤害行为。
a.针对暴力犯罪。麻醉抢劫不能适用。
b.还包括其他暴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等。
c.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已经结束后,行为人将犯罪人杀害的,属于事后防卫。
厉某击伤欲行凶者案。职工陆某与厂长因管理问题发生口角,随后叫来丈夫和弟弟。陆某的丈夫和弟弟持铁棍、木棍到工厂,声称要废了厂长。二人持棍棒砸打办公室和预算室的门窗玻璃,并欲闯进预算室殴打厂长。此时,厉某持铁管从背后击打二人,致一人重伤、一人轻伤。属于针对正在行凶不法侵害实行防卫,不过当。
偶然防卫:故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巧合了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如甲故意用枪射乙,乙刚好在持枪瞄准丙实行故意杀人行为,但甲对乙的行为一无所知。
(3)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危险来自:1、大自然的自发力量;2、动物的自发袭击;3、疾病等特殊情况;4、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义务的人
条件 |
否则为 |
定罪 |
说明 |
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
假想避险 |
按假想防卫处理 |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如警察、消防员的公务行为。 |
危险正在发生 |
避险不适时 |
按防卫不适时处理 |
|
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
在可以采取其他合法方法避险时,如果行为人采取避险行为的 |
应视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况和客观损害分别认定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
1.没有其他合法方法时,才允许紧急避险。 2.损害的是指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危险来源本身。 |
具有避险意识 |
故意引起危险后避险的属于故意犯罪 |
|
|
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避险过当 |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1.不允许牺牲他人生命来保护财产。 2.不允许牺牲他人重大财产来保护自己的较少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