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刑法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刑法法条串讲(三)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24日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讲解】 
1.本条是有关紧急避险的规定,要注意它和正当防卫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表现在:①正当防卫所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所针对的是一种危险,包括自然灾害等非人为侵害和人为侵害;②由于紧急避险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因此一定要注意,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是不法侵害人的损害,而紧急避险造成的是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损害,这是它们之间区别的关键。例如,甲某遭到乙某的追杀,这种情况下,他情急之下把另一个过路的妇女的摩托车给抢了,骑着就跑,这个骑摩托车的妇女的权益遭到损害的情形就是紧急避险。 
2.由于紧急避险会对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所以要求必须是不得已的,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而采取时才能进行紧急避险,而正当防卫就没有这种限制。 
3.注意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在同一起事件中可以同时应用。 

4、紧急避险对于在职务或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适用,如警察、消防员等。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讲解】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然后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注意既遂和未遂的关系: 
1.既遂是犯罪处罚的标准形态,而未遂相对于既遂来说是一个特殊形态。既遂和未遂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各个条文的具体规定。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既遂的问题,都是分则明文规定的。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构成要件,满足构成要件的就是既遂,它不以犯罪人达到目的或者说造成某种结果作为既遂判断的标准。还要注意,既遂是标准形态的基本犯罪构成,而未遂是修正的犯罪构成。 
2.未遂犯和预备犯有两点是共同的: 
①都没有成为既遂犯罪,都属于未完成的犯罪形态,都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问题,也就是说,是既遂犯罪的修正版。 
②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 
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时间上是否已经着手,如果已着手,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是未遂;尚未着手进行犯罪的,是预备犯。这里的着手就是开始的意思,开始实行犯罪的含义是开始实行行为。犯罪着手是一个法律概念,指的是开始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也就是开始某一个罪的实行行为。各个罪名的犯罪着手是不一样的,盗窃罪的实行行为和杀人罪的实行行为是不一样的,盗窃是秘密窃取,杀人是剥夺生命。 
3.既遂和未遂的判断标准因罪而异,必须自己强行记忆下来。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讲解】本条是关于中止犯的规定,在解读法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犯罪中止的两种形式:一是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二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第二种犯罪中止要求不能仅仅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还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并且这种防止必须是有效的,即确实由于他的行为使得可能发生的犯罪结果没有出现。例如一个人为了报复另一个人,拿刀捅了对方几下,在这个过程中又想起了以前彼此的情义,不忍心杀他了,这个时候如果他仅仅停止了对受害人的继续侵害,但由于他以前的几刀比较严重,被害人还是死了,这时就不能认定他是犯罪中止。 
2.共犯和犯罪形态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分两个方面来解决:①一般情况下按整体责任原则解决,在数人共同实行犯罪的时候,其中有一人实现犯罪既遂,整个共犯人均按既遂犯看待。②特殊情况下共同犯罪中有人中途退出犯罪,退出者只有在退出有效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单独的犯罪中止,如果中途退出者不具备有效性,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3.既然对中止犯的处理比对未遂犯、预备犯宽大,就意味着他们二者的区别对于被告人来说利益攸关,因此这种区别往往成为控辩双方争夺的焦点。判断标准在于停止犯罪是否具有自动性。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因为受到第三人的劝说、受害人的哀求而停止犯罪,这种情形属于自动停止犯罪。②因为害怕尤其是害怕遭到法律的惩罚而停止犯罪,也属于自动停止犯罪。典型的例子,甲某去杀乙某,不是因为半道上看到联防员,看到严打标语,提醒了他法律的存在,唤醒了他对法律的尊重, 
于是停止犯罪,而是因为到了被害人家里以后,看见被害人家里站了一些警卫,下不了手,主动走了,这种主动离开是由于他所预见的对象的变化使他犯罪遇到了障碍,表面上他是主动走的,其实是被动撤走的,如果被抓住以后应该算预备犯,因为没有着手就不能算犯罪未遂。③因为严重的生理缺陷,而使犯罪进行不下去的,这种情况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比如杀人时有的人怕血,刀杀下去以后血喷出来,一下子就晕过去了,就没动第二刀。④因为错误、错觉、幻觉而使犯罪没有进行下去的,通常也被认为是意志以外的原因。 
注意中止犯可以发生在犯罪的整个过程中,实行过程中可以发生犯罪中止,预备过程中也可以发生犯罪中止。 
4.大家比较一下法条就会发现中止犯、未遂犯、预备犯具有的时间上的差别。犯罪中止的时间是在犯罪过程中,这意味着中止犯可以贯穿从预备到犯罪的全过程。注意在犯罪过程中,包括预备过程中,如果自动停止犯罪,都是犯罪的中止。 
对于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而言,法律实际上分成两块,一个是犯罪着手以后的,这个如果没有实现既遂,就构成是未遂犯。而着手以前,仅是预备犯。 
5.要注意它宽大的力度比预备犯、未遂犯宽大的力度明显的要大。这背后是现代的预防犯罪的一种观念在支撑。作为中止犯,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说明他再次犯罪的危险性消失了,客观上有没有造成损害,似乎没有必要给予处罚,因此规定宽大处罚不是因为报应的观念,而是基于预防的观念,综合考虑将来的因素而确定的。罪责刑相适应是刑法中重要的原则,罪行是客观的犯罪,责任是犯罪人的自身情况和主观的恶性,那么中止犯就应该宽大处理,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刑罚的轻重和责任相适应的一面,因此这个问题和现在的罪责观是有关系的。 
6.关于中止犯的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这里的造成损害不是指既遂的结果,如在杀人时没有杀死人,自动停止的犯罪,或者投毒杀人时被害人没死,通过抢救,实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被害人没死,但投毒已经造成一定的损害,它是一种中止,应当减轻处罚。举个案例说明,一个女的投毒杀害自己的丈夫,投毒以后看见丈夫呼呼大睡时又后悔了,赶快打电话告诉她的朋友将其送到医院抢救,被害人并没有死,但是对健康有一定的损害,法院认为这种情况下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最后判了四年有期徒刑。 
【特别提示】故意犯罪的形态是每年司法考试必然涉及的地方,如2004年卷二第2题,第4题。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