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四
1、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观战点。包括抽象化的理论和作为模式的实践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帮助专业建立权威地位,取得在社会中的合法性。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发展新的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根据内容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4、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20—60年代成为美国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主要观点:第一,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潜意识是非理性的。第二,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自我的强化上。第三,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将其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5、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协议、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要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要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
6、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三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7、认知行为理论是折衷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来源: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学派。主要观点: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
*认知的形成受“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根据埃里斯“ABC情绪理论框架”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情绪行为;
*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
8、认知行为理论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学习得到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通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也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
*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受助人问题的前题。
9、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
*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10、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它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上8-10为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11、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即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专业关系(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和伙伴)
12、服务的步骤:*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服务对象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13、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14、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15、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