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社会工作者>老师讲坛>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实务(初级)第五章妇女社会工作

来源:233网校 2014年7月3日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考点 
妇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一)青春期(12-14岁,情绪;早恋等)
(二)青年和中年期(工作及家庭压力;之和成就动机) 
(三)更年期(45-55岁;症状表现;出现的困境等)
(四)妇女的“四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和哺乳期)与政策法规相结合  
 妇女的需要
1)妇女的需要
妇女的需要主要包括:
  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的概念
我国专门的妇女组织:全国妇联组织;
西方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介绍
我国的社会性别理论发展: 
  社会性别视角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国内地社会性别视角的传出源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几乎在社会性别视角传入我国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也从西方引入并从我国高校率先发展起来,妇女工作与社工专业结合。 
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方面运用社会性别视角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和提炼本土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发展问题。
  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
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要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这里主要是从妇女的需要和问题的差异性角度去理解,结合一下考点提到的不同女性群体的介入内容,去看女性的多种需求,结合社会工作“个别化”的原则就不难理解了。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和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在这里,同样需要妇女的参与。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不同文化和背景下成长的女性,有其自身独特的需求和问题。这里需要结合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看问题,理解妇女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跟周围环境也有密切关系。
4)“个人的即政治的”
  妇女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制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保障,需要社会的关注。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社会工作的通用理论、模式和过程适合所有国家、所有领域的服务,但是作为妇女工作的独特性,需要本土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要结合本土文化的政策等。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直接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 
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她们的生存选择。 
4)认识到妇女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7)将个体与群体联接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有类似经历妇女互助。 
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平等。

Ṥ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