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发展 (了解)
一、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
1、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
(1)1601 年 《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2)19世纪末欧洲国家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干预的放肆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 1883、1884、1893 工医保、工伤和伤残养老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4)美国1935年通过 《社会保障法》
2、战后西方 “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蓝图”;
(2)继英国后,北欧和西欧也纷纷效仿英国假设福利国家;
(3)60年代,美国开始建立福利国家。
3、20 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1)70年代末,英国按照新自由主义,开创了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社会政策思路,是下层民众福利受到削弱,造成了反对;
(2)90年代,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旨在寻找一条在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体制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之间的能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中间性福利体制
“第三条道路”: (考生要系统理解,教材要精读)
(1)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2)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责任结合
(3)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强调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已提高其效率。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各自特点包括的内容要全面掌握)
(一)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政策的特点
解放后我国一直没有采用社会政策这一概念,但计划经济中比较全面的包含了这一概念:
(1)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定量配给和低价供应制度,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制度和充分就业。
(2)在城乡建立了政府投资或依托集体经济的公共医疗卫生和教育体制;
(3)在城市通过国有企业的充分稳定就业,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和高水平福利制度;
(4)在城市和农村都建立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政策的政治目标是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的转型
(1)社会政策的基本体制的变化
从依附经济政策开始独立由企业国家模式到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模式转变,形成多层次 “混合福利”模式福利模式由普遍性转化为选择性;
(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
由“纯福利”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的福利供应模式转化
(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变化
上世纪 70-90年代: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影响了政府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使得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出现了困难; 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下岗增多和政府福利开支相对减少形成尖锐矛盾,使贫困问题一度严重;
90年代后期起:政府加大社会救助的开支,社会开支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1.社会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
(1)经济增长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到提高质量为中心转化,着眼于劳动力成本提高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竞争;
(2)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在提高,要求社会政策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
(3)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2.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有下面的基本趋势:
(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
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去解决民生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加强长期性社会建设。
(2)确立社会政策的新的目标体系
旧目标: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政策;
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质量
(3)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A.进一步强调社会公平;
B.积极协调市场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关系;
C.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个人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责任和分担关系;
D.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为城乡一体化
(4)加强社会政策的各个领域的行动
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开展调研和试点以寻找最佳方案和技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