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行为理论思维导图
二、复习要点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观点 | 主要内容 |
认知 | 1、表层:自动思维 大脑中自动产生的思维、观念和想法(无意识、迅速出现); 2、中间层面:条件性假设; 3、最深层面:图式和核心信念。 |
图式 | 1、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2、图式决定着人作信息选择时相应的内容和倾向; 3、图式可以引起新信息的加工,形成新的认识; 4、图式可以预测事件发展;具有可激发性,一旦启动就会严格执行。 |
ABC理论 | 不是(A)真实发生的事件导致人们的情绪反应,而是(B)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导致了(C)情绪反应。 |
行为修正 | 1、问题解决: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 2、归因: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解释; 3、认知治疗原则: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假定。 |
(二)实务原则与助人过程
要点 | 主要内容 |
原则 | 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 (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 (2)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 2、确定助人的目标 (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3)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4)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辅导过程中运用 (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 (3)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形成积极的态度,实现“助人自助”目标。 |
助人过程 | 1、确定评估的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2、专业关系的建立:专业关系与结构性的和有期限的专业关系;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角色:教育者与伙伴者 (2)任务:澄清内在沟通、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作方式、布置家庭作业、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经验学习、尝试使用逆向操作、运用动态思考和存在的深思。 |
助人步骤 | 1、确定不正确想法,及导致不良行为原因; 2、受助人自我监控错误思维方式; 3、搜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间关系; 4、尝试运用不同思维方式; 5、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
结案跟进 | 1、受助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时,进入结案阶段; 2、与服务对象商讨确定结案后若干具体行为改善目标。 |
【总结】
认知行为理论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考生复习和做题中需要注意,题干中涉及认知行为理论,首先就要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看法、思维方式等,找出错误认知,然后再对行为进行修正。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izhihao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