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在灾后小学生心理支持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周运用输入希望、自我表露、互助支持、接纳自我等专业技巧,促进组员的改变。小周的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的小组工作特点是( )。
A .关注组员问题相似性
B .强调组员的民主参与
C .重视小组治疗性因素
D .注重组员的个人能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小组工作者通过创建与改变小组,创造并尽力维持小组中的治疗性因素,再通过这些治疗性因素发挥作用促进个体的改变与成长。在许多实证研究中,很多小组工作者都确实在小组观察到某些治疗性因素,如植入希望、普遍性、资讯和建议的告知、利他主义、自我表露、互动中的学习、接纳等。(4)注重团体的动力。
32、社会工作者小刘发现社区中部分老人无所事事,生活比较单调枯燥。通过需求调研,小刘了解到老人们非常希望社区多搞些活动,提供机会让老人们多交流,同时也为社区建设做点贡献。为此,小刘拟运用社会目标模式为老人开展小组服务。下列做法中,符合社会目标模式实施原则的是( )。
A .协助老人组建志愿服务队,提升关怀社区困难人群的责任意识
B .教导老人学习沟通技巧,学会开放、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C .引导老人表达生活中的困惑,积极分享和学习自我调节的经验
D .解决老人社会关系失调问题,协助老人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1)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2)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提升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3)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4)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3、某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者小万为住院老人举办“生命教育”主题小组,小组进行到第二节,社会工作者播放“生命树”成长过程,协助组员建立对“死亡”的正常认识。现场部分组员由于直面“死亡”,产生恐惧、哀伤等情绪,并出现和抗拒讨论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小万最适宜的做法是( )。
A .运用限制的技巧,通过及时打岔的方式转移“死亡”话题讨论
B .运用沉默的技巧,鼓励组员进行情绪宣泄维持小组的自然发声
C .运用摘述的技巧,帮助大家澄清讨论的话题并重新聚焦主题
D .运用引导的技巧,组织组员针对死亡议题开展头脑风暴讨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引导技巧:讨论中有时出现场面气氛热烈但又偏离方向的情况,此时社会工作者要用某种方式暗示讨论的方向,提示讨论的重点,或再次强调讨论的程序,从而保证讨论会正常有序地进行。这里有两点提示社会工作者注意:一是注意把握小组讨论的程序。要让组员围绕讨论主题,按照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和评价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选择一种解决方法的讨论进程去展开。有时围绕如何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组员运用头脑风暴法。二是妥善处理讨论中发生的冲突。
34、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社会工作者小冯开设了一个成长小组。在第三节小组活动中,组员小李因为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评价中途退出。在第四节小组活动中,组员之间出现了以下对话:
组员甲:“上次小组活动中,小李生气直接离开了,这次他又不来,我们又没对他怎么样,我觉得他有点过分。”
组员乙:“是啊,我对他也很不满意,他真有点莫名其妙。”
组员丙:“对啊,他觉得自己被挑战了,就直接离开,真的很差劲。”
其他组员:(同声附和,纷纷表达对小李的不满)“是啊……”
此时,小冯适宜的做法是( )。
A .保持中立的态度,继续倾听其他组员表达对小李离开的不满情绪
B .阻止组员讨论小李离开的事,指出背后议论其他组员是不恰当的
C .让组员甲总结刚才大家对小李的看法,共同分析小李离开的原因
D .疏导组员因小李离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引导组员回归小组议题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小组处于中期转折阶段,此时小组的问题是由于一名组员的退出引起其他组员的讨论,小组组员的讨论主题已经偏离,此时社工的做法应是对因组员的离开而造成的其他组员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同时可以引导组员将讨论的主题回归到小组的主题中,故应选D项。
35、企业社会工作者小陈发现,有些员工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导致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差。为此,小陈利用假期为这些员工子女开设了教育小组。在小组结束阶段,组员纷纷表现出依恋和不舍。这时,小陈适宜的做法是( )。
A .带领组员分享当下感受和收获的经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B .告知组员小组已经结束,如有学习方面的需要可微信小陈
C .布置家庭作业,鼓励组员在小组结束后可以常来企业参观
D .组织组员分享经验和收获,告知大家结束分享后即可离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和感受,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一是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二是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三是寻求支持。帮助组员得到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四是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地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的过度依赖。五是跟进服务。
36、社会工作者小刘为家庭暴力施暴者开设了一个行为治疗小组。为了获得准确、翔实的小组服务原始资料,在征得组员同意的情况下,小刘适宜采用的记录方式是( )。
A .过程式记录
B .录音和录像
C .问题式记录
D .摘要式记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记录方式有过程式记录、摘要式记录、问题导向记录、录音和录像等。录音和录像是记录小组过程、组员表现和社会工作者表现的重要资料。在得到组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对小组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它的特点是有助于获得准确、翔实而未经修改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一些重要细节。
37、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入社区开展服务,下列工作中,聚焦实现社区工作“任务目标”的服务是( )。
A .组建“中学生学霸义教队”,并为队员提供培训
B .搭建社区读书平台,培育平台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C .召开楼栋长会议,收集居民对停车场建设的意见
D .建立社区自管小组,安排组员考查先进社区做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所谓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和服务,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等,如修桥铺路、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安置无家可归者、照顾贫穷孤寡残障人士等。这些活动给社区及其居民所带来的改善是具体而实在的。
38、社会工作者拟运用地区发展模式分析社区问题。下列做法中,符合该模式实施特点的是( )。
A .基于社会工作者专业判断来决定行动方案
B .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问题成因进行科学分析
C .依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来评估问题的紧迫性
D .引导居民对问题进行讨论并逐渐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地区发展模式的主要实施特点有:①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②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地区发展模式所关注的社区,一般都存在着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居民之间关系淡薄、居民普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现象。因此,社区工作者在进入这类社区时,都会以培养居民自主、自立,发展互助,建立社区团结为目标。以分析社区问题为例,社区工作者由于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对社区问题会有一个科学和专业的判断,但是社区工作者并不是直接把判断结论告知居民,而是引导居民讨论、分析并逐渐达成共识。③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④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故选D项。ABC三项属于社会策划模式。
39、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社区开展为认知障碍老人服务的项目,该项目强调为服务对象建立和维系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强调社区倡导。从社区照顾模式实施策略的角度出发,属于社区倡导目的的是( )。
A .帮助认知障碍老人建立信心、维护自尊
B .向照顾者介绍认知障碍老人的行为特点
C .为照顾者寻找活动场地以开展小组
D .协助认知障碍老人参与康复训练服务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社区倡导”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社区倡导是一个社区教育过程,目的是使社区内的居民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困难,从而体谅、理解并接纳他们,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融入社区;二是社区倡导也是社区增权的过程,目的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信心,维护自尊,勇于表达自己在经济、身体、精神方面面临的困境,更敢于向社区和社会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政策倡议,并通过这个过程,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公民意识和社群精神。
40、某老旧小区停车位紧张问题突出,部分居民为抢占车位私装地锁,导致居民矛盾和纠纷不断。为此,社会工作者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议,讨论依规检查地锁问题。在描述问题时,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A .明确问题范围及产生原因
B .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C .阐述问题引发的居民感受
D .判断问题严重程度及影响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对问题的描述是认识问题的起点,意在弄清问题的表现或者问题的症状。任何社区问题都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感知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方面社区中确实存在某种现象,另一方面社区成员对这种现象表示了不满或担心,希望改变或消除这种现象。因此,社会工作者在描述问题时不应只关注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状况,还要关注社区成员对现状的感知和察觉,清楚居民对问题的认识和描述,理解居民对问题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