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自从教育从生产生活过程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教育工作日益复杂,教育经验逐渐丰富,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早在几千年前,先哲们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但那时它们还未能自成体系,它们只是被包含在哲学这一庞大的知识范畴中。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于近代,距今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教育学确立为规范学科,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对教育的思想主张,大多散见于他们的政治、哲学著作中。这些尚未形成体系的、零散的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思想萌芽。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我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大约有2500年;在欧洲,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即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大约有2000年时间。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辑录他言论的《论语》里。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个性及个体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后天造成的,即“性相近,习相远”,因此,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他是教育平等的首倡者,而且他对人的发展充满乐观的态度,主张“有教无类”,并且主张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也蕴涵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全文只有1000多字,它概括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论述了教育与教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不陵节而施”等重要教育主张,对教育问题已经有了规律性认识。应该说,《学记》是集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宝贵教育遗产。
在西方,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都为教育学的萌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苏格拉底运用的“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理念,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发展思想”和“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主张,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译为《雄辩术原理》)和重视儿童思维与道德培养的思想,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但它比我国的《学记》要晚300多年。昆体良提出了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猛烈抨击当时学校中十分盛行的体罚,主张“让教师首先唤起他自己对学生的父母般的情感”。在学习方法上,他介绍了三个顺序递进的阶段:模仿一理论一练习。据此,有人也称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世界上第一部教学法著作。但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学思想还未达到“学科”水平,因为它自身还不具备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学科体系,它还仅仅是一些教育的主张和思想观点,而这些思想观点又多是些片段的、个别的结论,且多被包括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之中。但是,这种对教育的认识和进行的概括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有些思想都已达到规律性认识,因此说它是教育学的一种萌芽。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