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教育是文化传递和文化保存的重要手段,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都要通过教育得以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那些体现在民族身上,随着时代变迁仍然能积淀下来,相对稳定并能有效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优秀文化品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民族性。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的生成,从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道义观、公平观、生活观、交往观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班主任要将传统美德教育融人班级建设目标,激励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掌握和遵守中华传统美德标准,学会探究传统文化,为学生最终实现自觉认知、理解、实践和弘扬传统美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无与伦比的信息海量等优势,有着逐步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成为当代中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的趋势。相应地,网络生活也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时,班主任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引导十分有必要。新时期,班主任担负着教导青少年规避大众媒体文化的消极影响,努力培养中学生逐步形成网络媒介信息的认知、吸纳和批判能力的重任。
(二)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班主任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直接引导者,在新时期应当特别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实践兴趣。其次,班主任要关注并促成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的发展。再次,班主任要在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协调学校各方面教育力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其次,班主任应当善于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新个性。相关研究发现,创新个性的特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独立、果敢、勇于质疑、富有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最后,班主任要与其他教师相配合,在课内外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以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于问题解决。
(三)适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家长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种较为僵化的认识,即课业水平高的人必然有更强的能力。这使得学历文凭在我们国家获得了远远超过它本身价值的社会评价和使用价值,从而导致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持有一种非理性的期待。一些家长甚至投入大量物质和精力,寻求多种教育资源,不加选择地购买各种教育服务,以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非理性的教育意愿严重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大量负面影响。
新时期,班主任在转变家长过高教育期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班主任应当指导家长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向家长们讲清楚,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孩子,离开学校并不一定发展得很好,而一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后来反倒发展得很好。让家长清醒地认识到,一味注重学生在学校的考试分数是十分片面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当指导家长学会客观、理性地评价孩子的发展潜质,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据学生各自的发展优长和局限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适恰的发展目标。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