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教育途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教育活动由多种要素构成,教育途径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渠道实现的。
第二,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教育途径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作用来实现每一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并进而实现总体教育目的。
第三,教育途径是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同样肩负着提高受教育者全员整体素质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重任。
2.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应为谁服务。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第三,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正确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教学任务之一是保持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个人人格。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途径,它实现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项教育的任务。
3.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意义、基本内容、形式及其关系。 第一,课外活动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第二,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即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加强、扩大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友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音质与劳动素质。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即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劳动技能学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包括集会、学术竞赛、参观、访问、考察活动、夏(冬)令营;小组活动,包括学科、体育、技术、艺术小组织;个人活动。课外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群众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与探求欲望,是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的基础;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成果又可以丰富与推动群众性活动。三者应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4.简述社会实践的功能、内容。 第一,社会实践的功能:社会实践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第二,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以德育为目标的活动,如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政治活动、自我服务活动、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等;以智育为目标的活动,如教学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调查、信息咨询服务、科学考察和普及活动等;以劳动教育为目标的活动,如勤工俭学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此外,还有以美育、体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5.为什么说教育途径是全面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而言,每一种教育活动都有它预期的结果,这便是将总的教育目的具体化为该活动的目标及任务,通过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及任务。通过若干教育活动的叠加效应,来实现总体教育目的。教育途径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作用来实现每一活动的具体目标及任务,进而实现总体教育目的。
6.怎样理解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是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突破了狭隘的智育范畴,即认为教学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培养更具真正意义、能迎接时代挑战的人为目的。这种人应是集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等多种维度于一体的。
第二,教学就其本质来讲,是一种认识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类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的活动。教学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教学是一种间接的认识。
7.为什么说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与基础,是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的主要特点。教学要发挥延续社会发展与受教育者个体全面发展的功能;必须解决丰富的社会历史经验与相对贫乏的个体经验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教学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为基本任务的原因所在。
8.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与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与超越其他动物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等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特性。
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人的先天本性,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社会实践是一种权好的途径。首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对自身素质的一种检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其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9.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职业定向是指学生毕业后选择和参加何种职业,并为从事该职业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上做何种准备。职业定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熟悉一般职业的概况,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并能够在毕业后较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活动,有效地进行工作。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对某种职业有亲身的体验是进行职业定向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见习、实习甚至课外兼职等多种实践方式,可以深刻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了解自己的能力,社会的需要,对某些职业产生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懂得自己将如何选择未来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