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来源:233网校 2007年2月28日

  3.(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②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⑧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4.教师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作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咨询、指导的作用。
  (3)教师要注意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5.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和社会经验上,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授受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学生的选择、内化后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
  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四、论述题
  1.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2.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凶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努力学习。
  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