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

来源:233网校 2007年2月28日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学》模拟试题(二)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2.c.反映一同学校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管理机构等的运行模式和规范的是该国的教育体制。
  3.c.杜威所提倡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4.A.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5.B.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个性的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6.B.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7.C.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
  8.A.信度是指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9.D.根据课程的任务标准,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0.B.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11.D.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检查知识阶段。
  12.c.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3.A.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参加活动的自愿性。
  14.c.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B.《学记》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6.A.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17.A.道德认识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8.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9.A.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见学习精要。
  20.A.1904年,清政府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人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
  2.认知意向
  3.知识学生
  4.情境潜移默化
  5.个体社会规范
  6.进程安排
  7.遗传环境
  8.导向激励评价
  9.特殊的认识活动
  10.普及性可接受性
  11.直线螺旋

  三、简答题
  1.(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创造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