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述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答: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决定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对幼儿成长发展的不同效果。一般而言,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创设游戏环境
教师应根据该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及教育目标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教师在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活动内容,展示活动材料,提出行为要求等方式,鼓励婴幼儿选择活动。
②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③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3)观察和评估游戏
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评估,可以真实地捕捉到婴幼儿在身体、智力、知识经验、情感、社会适应性、兴趣、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教师指导游戏提供客观依据,不断地提高游戏的教育效果。
4.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答:要想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自发性游戏特别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幼儿才可能成为自己活动的真正主体,才可能使以自主性为显著特征的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发性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应准许、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自发性游戏。同时,教师应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创造各种条件,如提供时间、场地和材料等,并给以适当的帮助。
(2)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为了达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除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以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如劳动、参观、上课等。为了既保证教育的计划性、又保证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时,幼儿对游戏种类的需要又是发展变化的,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5.教师在组织指导开展角色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尊重幼儿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让教师硬性规定。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允许幼儿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都有差异。角色游戏是按幼儿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这样便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
(4)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当幼儿的游戏出现困难或不顺利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去。至于教师如何参与和何时参与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当发现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内容单调乏味,以致不能投入和顺利地开展时,教师可以试着直接加入他们的行列。
6.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答: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幼儿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首先必须树立以下观点: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幼儿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幼儿,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幼儿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幼儿。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这是教师、家长都必须明确认识到的,也是其必须坚持的观念。
(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
由于婴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时候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
(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
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隋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生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7.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师在创设活动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培养目标。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体现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品德、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
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下,由于活动室空间的狭窄拥挤,不可能同时容纳满足幼儿上述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别人。
③本阶段的教育重点。如幼儿新人园的第一个月,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教师可选择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人园的幼儿在像“家”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欢幼儿园。
总之,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
(2)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材料和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
②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
(3)活动区的布置要注意合理:
①所谓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所谓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此外,应确定活动区规则,因为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