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王老师,你来看啊,这花怎么了?”早上,冬冬蹲在自然角前,大声的叫着,王老师走过来发现一株刚发芽不久的豆苗因为缺水垂下了叶片,王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冬冬,注视着花盆自言自语“咦,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过了周末就变成这样呢?”冬冬想了想说:“可能是它口渴了,想喝水了吧”“那你想想办法,帮帮它好吗?”冬冬转身跑向口杯处。
当王老师陆续迎接了来园的其他小朋友,准备看看冬冬的劳动成果时,发现花盆表面的土壤似乎冒着丝丝热气,摸摸冬冬的口杯也留有余温。王老师愣住了,询问的结果是:“妈妈说喝水要喝开水,不然就会肚子疼。”这时越来越多的幼儿发现自然角里的花蔫了。王老师思考了一会,做了一些准备。她请小朋友聚集到自然角,请他们说说如果豆苗的叶子低垂着蔫了该怎么办,小朋友都说:“要给它浇水”王老师又问:“那浇热水还是凉水呢”孩子们这个说浇热水,那个说浇凉水,冬冬坚持自己的说法:“妈妈说要喝开水,不然会肚子疼。”另一小朋友大声说:“不对,花儿没有肚子,浇开水会烫死花的”王老师接过话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说着从袋子里取出两根鲜嫩的青菜,分别浇上冷水和开水。一会儿,浇冷水的青菜还是硬挺挺,绿油油,显得生机勃勃,浇开水的青菜已变了颜色,蔫了下去。孩子们都兴奋的议论着这一变化。
请根据案例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幼儿教育要求,为什么?
(二)
一个小姑娘曾经看到过农村的丧葬仪式,印象很深刻。一天在幼儿园玩“娃娃家”游戏时,她就对其他孩子说:“今天我们不玩娃娃家了,我们玩死人游戏吧!”于是她就领着小伙伴,把娃娃当死人,哭啊、拜啊。接连两天,她和小伙伴都玩这个游戏,刚开始老师没有注意。到第三天,老师发现“娃娃家”那里很热闹,一了解才发现孩子们在玩“死人”游戏。老师认为这种游戏很不好,反映的是封建迷信,可是孩子们玩得非常投入,怎么办呢?她想到了,假装“医生”,来到“娃娃家”:“我是医生,家里出什么事了?”
“娃娃死了。”幼儿回答。
“是吗?让我检查一下。”
“医生”摸摸娃娃的胸口:“哟,娃娃的心还在跳呀,没有矮啊!谁是爸爸妈妈,赶快跟着我送她上医院,去抢救!”
“医生”把“病人”及其“家属”带上“救护车”,让他们使劲地模仿警笛的声音,估计孩子们的精力发泄的差不多了,“医生”让他们下车,说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对“病人”进行了检查,认为要住院治疗,让“爸爸妈妈”先回去。幼儿虽然不甘心,但也只好空手而归了。
第二天,一到游戏时间幼儿就来跟老师要娃娃,老师仍然以“医生”的口吻告诉幼儿:“娃娃病还没好,不能出院。”
几天后,老师认为幼儿已经没有兴趣再玩“死人”游戏了,就把娃娃还给了幼儿。
运用所学游戏指导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科学,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