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A 6.C 7.D 8.C 9.A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自省自克 12.教育学 13.人的素质现代化 14.最近发展区 15.拉萨尔
16.导向 17.苏格拉底 18.隐性课程 19.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0.讲读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错误: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人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样的环境,有的人卓有成效,有的人平平庸庸。22.错误:教育制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3.错误:隐性课程一般是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等几个主要部分。
24.错误:新课改后,教师角色多样化,要做好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
25.错误:(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智育和其它各育的其本途径,不仅仅是智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答: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此外,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师特点等因素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7.答:从儿童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28.答: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29.答: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共同的生活准则;一定的心理氛围。
30.答: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答:符合“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规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一般来说,德育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教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各有其互独立性,其发展并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程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开端和教育程序。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从“知”入手进行教育无效后,能够及时调整入手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以“行”为开端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考生运用“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这一规律,参照标准答案的条目,酌情给分)
32.答:(1)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收到各种教育培养。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观念。(2)终身教育意味着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结;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3)启示我们: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和理解;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临考主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