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答:(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
2.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3)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对课程的影响。
(5)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3.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有哪些?★★★☆☆
答: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主要特点:
(1)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
(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主要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
主要缺点: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利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同时,学科分得过细,不利于学生综合地把握世界的联系。
4.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活动课程是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主要特点: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主要优点:重视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材的心理组织,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很有效果。
缺点: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传递人类文化遗产。
5.简述综合课程及其特点。★★★☆☆
答: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课,叫做融合课程。
二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做广域课程。
三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6.简述隐性课程及其对学生影响的特点。★★★☆☆(2005年考过)
答:隐性课程一般是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它们能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的影响;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一是学校的物质环境;二是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和非制度文化;三是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的影响的特点如下:
(1)影响的无意识性;
(2)空间的广泛性;
(3)内容的全面性。
7.简述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1)注重课程水准的合适性;
(2)充分体现均衡性:
(3)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4)课程计划本身及其中的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
8.论述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选择化和个性化。课程的结构,不仅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以学科为主的结构形式,而且可以有适合于学生的个别化和处方化的课程结构形式,学习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的需要。
(2)平衡化。平衡化是指课程的内部各因素之间在量上和质上的平衡。根据教育的最终目的来寻求内容平衡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方面,包括不同层面的,例如不同目标之间的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
(3)综合化。A.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科学知识综合化和一体化明显加强;B.传统的课程主要是按照科学分化的体系来确定科目和制定课程的;C.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对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只有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才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4)管理的多极化。在课程管理上,发挥国家、地方、学校的作用,各自赋予一定的权限。既能保证课程的质量,又能增加灵活性和创造性。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增)
答:《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做出了明确阐述: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10.学科课程标准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要保持基本要求;
(2)要有一定的选择性;
(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新增)
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内容包括:
(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12.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