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战国后期,《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也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原理的著作。
2.A【解析】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
3.B【解析】20世纪早期,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
4.C【解析】这句话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
5.C【解析】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C【解析】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思维发展过程中的
“飞跃”或“质变”的关键期为9—11岁。
7.D【解析】向师性指的是小学生依附于教师,对教师依赖。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元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
8.A【解析】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他十分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支配作用。教师中心论者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把教师看作教学的绝对支配者,并单纯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
9.D【解析】审美观点是形成小学生审美能力认识的基础。
10.A【解析】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 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进行教学。
11.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办。
12.B【解析】遵循“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这一程序的教学模式是引导一发现式。
13.D【解析】l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
14.B【解析】布鲁纳主张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15.C【解析】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句话说明的正是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16.D【解析】教育家布卢姆将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六级水平,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7.B【解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
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18.B【解析】管理目标是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19.D【解析】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0.D【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二、填空题
1.社会科学
2.教育媒体
3.终身
4.庠
5.教育规律
6.公民基本素质
7.德育
8.义务教育
9.育人
10.示范
11.期待感
12.杜威
13.教育方针
14.课堂教学
15.教学内容
16.认识过程
17.教学方法
18.设计教学过程
19.行为
20.未来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