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2、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4、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进程
D.课的类型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6、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9、托物言志是( )的方式之一。
A.示范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0、( )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