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

来源:233网校 2012年5月30日

四、简答题
1.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分)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1分)
第三,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分)
2.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分)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2分)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1分)
3.答:教师的作用主要有: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分)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分)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1分)
4.答: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门类知识的整合。(2分)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1分)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课时规定上给地方教育部门留有一定的余地。(2分)

五、论述题
1.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4分)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规律。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4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分)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具有主动作用。(3分)
2.答:(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分)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1分)
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1分)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2分)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1分)
②德育的形成过程要善于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1分)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2分)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转化的过程。(0.5分)
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0.5分)
(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2分)
①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1分)
②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1分)

最新试题: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直击考点,实战演练:章节习题 模拟套题 每日一练

2012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套

历年试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冲刺专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