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17.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比奈)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20.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二、判断题
1.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5.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
7.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8.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9.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10.少年期的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1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1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6.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是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
18.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型分布)。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19.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20.青年初期是指14、15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2.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渐成说)。
编辑推荐:把教师站点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