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
1.从整体到局部规律: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趋势叫做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出现的是眼的动作和嘴的动作。上肢动作发展早于下肢动作。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
3.近远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动作可以分为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粗大的动作是指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也是大肌肉群的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走、跑、跳、踢、平衡等。大肌肉动作常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精细动作是指小肌肉动作。
5.无有规律: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无有规律”。
6.坚持性:幼儿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地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在坚持性中,既可以看到幼儿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状况。
7.意志: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8.意志行动: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其特点不仅在于自觉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行动过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因此,儿童行动的自觉意识性的发展,要经过比较长的过程。整个学前期,儿童的意志行动也只是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9.外部障碍:指在完成某种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了外部条件的障碍,如生理上的疲劳、技巧上的不足、物质条件的缺乏等。遇到外部困难时,可能出现新的需要和动机,于是产生内部障碍。因此,外部障碍可能成为产生内部障碍的原因。
10.内部障碍:心理内部的困难,在完成某种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需要和动机,与原有需要和动机发生了矛盾,构成了内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