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儿童情绪社会化趋势表现在: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③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2.根据情绪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分为若干种水平:①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与生理性刺激相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②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儿童的许多恐惧情绪都是后天学来的。③与联想相联系的情绪。同情感也和记忆与想像有关。④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发展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这是作为高级情感和理智的萌芽。⑤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与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典型的社会性情绪,是人际关系性质的情感体验。
3.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③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4.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应注意:①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②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③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④注意对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5.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然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实际上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应,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事物能否引起人的情绪反应,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其次,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会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
6.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和感染作用。
(1)动机作用。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幼儿的各种行为。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2)组织作用。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3)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______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4)感染作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7.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8.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情绪应注意: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要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成人要给孩子以愉快的、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家长要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和吝惜爱;教师应把忧伤留在教室外,情绪饱满地进课堂,理智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和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可以使用转移法、冷却法和消退法。
(5)教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可以使用反思法、自我说服法和想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