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断题
1.√ 【解析】研究表明,课堂内的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人活动起阻碍作用。
2.× 【解析】标准化测验具有更强的计划性而不是随意性。
3.× 【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4.× 【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所以必须严格避免。
5.√ 【解析】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所以可以用题干的说法表达。
6.× 【解析】实验法必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而不是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
7.√ 【解析】自我意识是整合和统一人格各部分的核心力量。
8.√ 【解析】经典条件作用论揭示了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过程,所以它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9.× 【解析】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
10.√【解析】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特例,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属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菱形属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
五、名词解释
1.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2.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5.自觉纪律: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
六、简答题
1.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再次,心理健康既是~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3.(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4.(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一种类似于干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最新试题:
在线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