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心理学试题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题及答案(3)

来源:233网校 2014年6月10日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替代经验。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
(3)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的效果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能使成绩降低,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
37.【答案要点】(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8.【答案要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
(1)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从主观条件看: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39.【答案要点】(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40.【答案要点】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该方法于l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五、论述题
41.【答案要点】小林的现状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典型表现。
(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小林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2)习得性无助的危害有: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再次,会使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
力下降,产生极端行为。
(3)教师有效干预和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措施有:①积极评价学习,培养学生自控信念;
②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③引导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策略训练。试题推荐:5套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及答案

国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师资格辅导,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一次过关!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