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子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D。
专家解析: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属于典型的外部不可控因素归因。
2.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答案】C。
专家解析:问题解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组织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
专家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A.扩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答案】A。
专家解析:扩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5.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答案】A。
专家解析: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6.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答案】B。
专家解析: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到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这就是功能固着。
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答案】C。
专家解析: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正强化。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的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而撤消正强化物和呈现负强化物都会导致反应概率下降,是对操作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因此答案是C。
8.语文成绩好,语文自我概念强,这说明
A.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有较高相关
B.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不相关
C.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互相干扰
D.自我概念决定学习成绩
【答案】A。
专家解析:成绩好则自我概念强,说明二者之间有相关关系。
9.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答案】C。
专家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0.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思想
【答案】A。
专家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11.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答案】A。
专家解析: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商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2.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D。
专家解析: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13.“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这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D。
专家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前者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经验的学习,如对“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这一概念的掌握。
14.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这种想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深度加工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答案】A。
专家解析:双重编码理论是指识记一件具体事物时,可以采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而抽象材料难以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而形象材料可以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去记忆,因此,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
1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答案】A。
专家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6.常常用砖头垒砌,却没想过可以用它来画线,这种情况是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C。
专家解析:功能固着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17.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A。
专家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18.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答案】A。
专家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专家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测验而言,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专家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的特征,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
试题推荐:5套2014《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及答案5套标准预测试题及答案
专题推荐: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三步完美通关计划
国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师资格辅导,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一次过关!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