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教学设施
2.关键期
3.组合学习
4.角色游戏
5.表演游戏
6.操作熟练
7.练习
8.道德认识
9.服从
10.“手段一目的”分析
11.类比思维
12.避免失败的倾向
13.成就动机
14.重组性迁移
15.社会适应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2.答:正确。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一
3.答:错误。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4.答:错误。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5.答:正确。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其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也常常受感知左右。
四、简答题
1.答:(1)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2分)
(2)情绪控制能力较差。(2分)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分)
2.答:(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分)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2分)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1分)
3.答: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1分)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分)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4.答:(1)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2分)
(2)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1分)
(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1分)
(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