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参考答案】
(1)“平淡而有味”
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自嘴吃也可以”
(3)“有淡淡的幽默”
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成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17.【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18.【参考答案】
(1)谈话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导语: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请大家说说自已记忆中的端午节。(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汪曾祺一起去江苏高邮,不但看看那儿的端午风俗,还要尝尝他们端午的鸭蛋。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②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③再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思考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再邻座二人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问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问题二: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明确:质细、油多、蛋黄红。
问题三: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有哪些情趣?
明确: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灯。
④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3)师生共同品读课文。
①让学生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任选一层,先同桌二人练读,再主动在全班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点,并交流阅读感受。
②教师先肯定并评价学生们的感受,然后介绍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③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思考题一: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过渡: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作者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滋味令作者魂牵梦萦吧)
思考题二: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
明确:质细而油多。引用袁枚的《腌蛋》,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过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汪先生的一个心愿:让高邮鸭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替汪先生宣传他家乡的鸭蛋)
学生交流,然后进行即兴回答,并共同评出最佳语句。
思考题三: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练笔延伸。
从下列4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写一个片断。
要求:既充分利用课文,又要有自己的创造。
①假如你是一位高邮的导游,要向外地游客介绍你们高邮的端午风俗,你会怎么说?
②假如你是一位高邮的厨师,该怎么向游客们介绍高邮的成鸭蛋的腌制方法和吃法?
③假如你是~位高邮的小朋友,请向外地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可爱的鸭蛋络子。
④假如你是一位到高邮旅游的游客,刚吃了正宗的高邮咸鸭蛋,你会怎么评价?
教师示例:
话题④:这些年来,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完全不能和这高邮的咸鸭蛋相比。这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而且蛋黄是通红的,真是不吃不知道,
一吃忘不掉。
(5)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真题推荐:2014上半年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