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41.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
42.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脉络以及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3.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44.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45.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1)了解学生个人;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四、论述题
46.(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做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 机的外部表现。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联系实际略)
免费模考:2014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免费模考,给你——最真实的考场感觉
10月最后“两学”考试:2014福建教师资格VIP班,浓缩高频考点,带你短时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