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进入考试大会员中心→注册登陆→选择“章节练习”→免费测试→新手指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中速
C.最慢速
D.静止
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
A.必要保证
B.必然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3.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 )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1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6.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7.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9.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0.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