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23.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24.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5.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2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7.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3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3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3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3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3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6.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3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39.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4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