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及答案(8)

来源:233网校 2012年5月2日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2.D
【解析】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教科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
3.C
【解析】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4.C
【解析】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5.D
【解析】教师的工作是开展教学,所以教育教学权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6.C
【解析】布卢姆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理论业绩,在四个领域中尤为突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理论;课程开发论。
7.B
【解析】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发现法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探究—研讨法适合于小学教学,尤其是自然课教学中。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8.C
【解析】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通过率信息。
9.B
【解析】略。
10.A
【解析】知是其他各个要素的基础。
11.B
【解析】因材施教则既属于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
12.B
【解析】考试分为三阶段,核心是命题。
13.C
【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14.B
【解析】略。
15.B
【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原则中直观原则可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由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特点可知ABCD选项均对。
2.ABCD
【解析】身心两方面逐步成熟是青年期的年龄特征,其余选项为少年期阶段特征。
3.ACDE
【解析】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CDE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5.BC
【解析】略。
6.ADE
【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ABCDE
【解析】略。
8.ABCDE
【解析】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9.ABCDE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0.ABCDE
【解析】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三、填空题
1.信息技术
2.价值定向、学校课程
3.自我意识
4.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
5.人格特征
6.专门职业普通职业
7.创造才能
8.生活准则
四、名词解释
1.校园文化:是指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2.“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l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我国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取得主体资格。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
(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通过法律规定取得的。
(2)学校的法律地位是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取得的。
(3)学校的法律地位要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得以实现。
2.【答案要点】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答案要点】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4.【答案要点】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答案要点】
(一)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于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最新试题:

7套2012年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附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套

在线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