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要遵循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个阶段。
2.B [解析]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即是培养具有哪些素质的何种人。
3.B [解析]教师能力素质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4.B [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
5.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C [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主要适用于那些反映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
7.C [解析]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其中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8.D [解析]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而直观性原则是中学教学原则之一,不属于德育原则。
9.C[解析]班级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0.B[解析]健全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培育的结果。注意对学生培养集体观念、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都是班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整个班集体。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班风。
11.C[解析]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万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
12.D[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所以,区分度又叫鉴别力。
13.A[解析]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研究,品德的形成和改变经历
14.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挚发展的内部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磐主要放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上。
15.B[解析]该班主任在处理这件事时没有尊重班上学生,没有顾及学生自尊心,严重违背了德育过程中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二、填空题
1.升学基础科学知识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环境
4.培养目标
5.课程标准
6.活动分析法
7.发展智力
8.19世纪中叶
9.个体社会化 社会规范个体化
10.教学中心集体中心 教学中心
11.道德行为
12.学习基础知识
13.形成性评价
14.教学实践
15.教学价值取向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