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2.C 3.B 4.C 5.B 6.B 7.D 8.B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D 3.ABCDE 4.ACD 5.BCDE 6.CDE 7.ABD 8.ABDE 9.BCD,10.ABC
三、填空题
1.人格特征2.条件反射3.社会环境4.频率说5.接近联想6.认知性操作7.意志8.挫折9.外倾型10.人际交往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格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性格、能力、气质都属于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发挥着整体功能。
(1)性格与能力
①性格和能力是有区别的,能力反映一个人的智慧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②性格与能力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首先,能力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性格与气质
①性格与气质是有区别。首先,性格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而气质主要是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具有先天性。其次,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改变。性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可以发生变化,可塑性较大。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有好坏优劣之别。
②性格与气质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首先。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迅速。再次,性格对气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的掩盖和改造气质的某些特征,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当然容易形成相同性格倾向,但也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性格。气质类型不同的人容易形成不同的类型性格,但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
2.简述人际吸引及其条件。
【答案要点】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①熟悉。②个人特征。包括才能、外貌、人格品质。③相似与互补。④爱情。
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答案要点】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分支。按照他们研究的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2)心理现象研究:包括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能力心理学、气质心理学和性格心理学等。
(3)心理对象研究:按照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会生活领域,我们可以把心理学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活动领域层次: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产生以应用为研究目的心理学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可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心理学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心理学正在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科学大树。
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答案要点】
(1)随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人格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①意识高涨。②反抗心理。③中学生在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2)与认知能力发展相呼应,高中生的各种人格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高中生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①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⑦价值观的确立。③自治需求。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案要点】
(1)展开“幻想”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2)培养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可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4)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谜。激发自己的求知欲。
2.论述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答案要点】
(1)“自卑心理”与“期望效应”
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和干扰而不能得到满足时。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形成“自卑心理”。“期望效应”是当人们预期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向往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积极期望,使他们改变“自我镜像”,恢复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努力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些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受到教师的热情期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并由此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
(2)“闭锁心理”与情感沟通
闭锁心理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表现为个体放弃与外界接触的意向.处处拒绝与他人沟通。把自己闭锁在一个小小的自我空间,总是拒人千里之外。造成闭锁心理的原因与个体的意年的体验和成长过程的不幸经历有关。作为教师应更多的与学生交流情感,沟通心情,打开学生的封闭的心灵之门,向自己侦述,向自己敞开心扉。
(3)“学习心理障碍”及解决之策
①焦虑心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差,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状况中,从而形成心理障碍。
②恐惧心理。学习基础差.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家长又不了解孩子学习实际,对其要求又高。孩子既怕老师检查作业又怕家长打骂,处在恐惧中。
③对学习冷漠、绝望心理。后进生失去学好功课的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天天混日子。
④怀疑心理。学生智力没有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缺乏自信。对独立完成作业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故经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⑤依赖心理。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不刻苦,常常需求他人的帮助。
⑥任性固执心理。这类学生“自我意识”强,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往往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解决的方法是:创造教育的最佳情绪和环境;对学生以心换心,做知心朋友;提高成绩“一步法”,不好高驽远;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加温,使冷漠变热情;通过意志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六、案倒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放任,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形成儿童不良性格或模仿父母的方式对待别人。易形成不尊重别人的人格或感情的不良品行。
⑦习惯的形成。婴儿期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个别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成了个性的性格特征。而养成某种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在儿童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③社会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有些传播媒介中充斥打斗场面,会从反面为儿童树立某种学习的样板,使他们出现品行障碍。
④自身因索。
(2)解决方案
①改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过分放任、暴力。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社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发展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尊重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主动与孩子商量解决面临的问题。家长与老师互相沟通,共同配合,不要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
②榜样学习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先进榜样是青少年品行障碍自我矫正的一种重要方法。活生生的榜样,直观、具体、形象,标志着进步的方向,不但对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③矫正不良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同时都处于一系列的习惯的控制之中。事实上.习惯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每个人。它们逐渐由意识控制而转向自动化,自动化了的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a.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要求全体师生理解、关心和平等接纳刘某同学;向家长解释刘某品行障碍的成因,指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同时对刘某开展亲情教育。并在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给予指导。b.向刘某传授克制情绪的技术在冲动发生前转移注意力或通过合理途径发泄。c.学习指导。与各科任老师协商,为刘某制订学习计划。
④提高自我认识。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产生,往往与错误的认识有联系。应改变对某些问题的错误认识,树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具体地说,可以听听其他对各种不良行为的看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是怎样评价的。人们的认识与自己的认识是否不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呢?从中应当悟出自己认识的不正确.以及错在哪里。要重视他人评价的意义,因为对某些行为和活动的评价。是具有一致性的。
(3)小结
品行障碍,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出现的违反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一系列行为。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说谎、逃学、打架、破坏行为、攻击他人、偷窃、欺诈等品行问题。青少年期还可以表现为触犯法律。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并多给予温暖和扶持。加强教化。
2.【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家庭因素。家长没有及时地关注和正确地引导,导致他喜欢上了玩电脑游戏。他渴望在游戏中得到认可,得到满足。
②个体因素。由于该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及时地向家长或老师倾诉。自己一味地排斥学习。并且从心理和生理来看,他的兴趣不稳定,新异性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兴趣,而对枯燥、呆板的事物他却置之不理。学习本是份苦差事。所以他不愿对其产生兴趣。
③教师因素。发现贾某的不良学习态度没有及时地与他及其家长沟通,积极地帮助他提高学习动机。虽说贾某是个九年级学生了,但是还缺少自制力,再加上他本身就不太爱学习,老师应该多督促和鼓励,帮助他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他的学习动机。
④社会因素。各种网吧林立.使得孩子的好奇心和控制力受到了诱惑和摧残。
(2)解决方案
①经常阅读一些中外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了解身边的同学刻苦学习的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凡事多问为什么、要与自己的昨天比.看到自己的进步、经常夸夸自己、失败了别泄气、加强练习等。给自己多些信心。让自己做个全能的优秀人才,多参与班级活动,特别是能够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活动等。
从而还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中转移。现在正处于一个人生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地完成学业,争取考个好的高中,自己的路是要靠自己去铺垫的。
②家长在家里要有意识地培养他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在学习上帮助他。孩子由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会做作业,作为家长不能训斥、打骂,而要耐心辅导,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与老师联系,共同找出解决的方法。以免因训斥、打骂,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可以规定一个时间,父母读书,孩子做作业,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要通过多让孩子参加活动。多让孩子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以奖励孩子买课外书、讲故事、参观博物馆等形式激励孩子更好地学习,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③互助组帮扶,让其在同伴之间感受温暖。
④改变他对于学习的错误认知,让他充分地喜欢学习、在学习中找乐趣,获得成就感。
(3)小结
错误的家庭及学校教育的改善势在必行。激发兴趣,能够真正内化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必须的。应该杜绝那些不良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净化学生生活的环境。
考试资料: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章节知识考点复习大全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