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
1.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结构方面:
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②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③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3)教学过程方面: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
①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③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5)课程评价方面: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6)课程管理方面: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8)关于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2.(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使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位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③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④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伺没有分工与合作,故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①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小班教学。
五、应用题
答:1.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转变;
(1)要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2)为培育学生丰富的人性,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
(3)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要变革学校生活还涉及到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问题。
2.学校教育要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1)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2)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
(3)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
(4)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3.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1)培养科学精神;(2)增强社会责任感。
试题推荐: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