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B 7.B 8.D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D 17.B 18.D 19.D 20.A
二、名词解释题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现行教育功能所表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3.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性、连贯性、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5.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三、简答题
1.答: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饮、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答:(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3.答: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1)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 (2)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进而学会创造信息; (3)促进学校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 (4)进一步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等等。
4.答:班主任的角色作用主要有: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2)班主任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3)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5.答: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生活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而相对应的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特别是当学校生活更多地强调学习活动时,这种对比尤为明显。其结果往往使学生感受到校外的生活世界十分丰富多彩,从而不自觉或自觉地受到各种影响。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的空间和活动范围。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是社会文化生活总是鱼龙混杂。正视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将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试题推荐: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