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A级)
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真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解析]教育目标一般分为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三大类。
3.[解析]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①教育预见能力;②教育传导能力;③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5.[解析]针对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带来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和性的教育。
6.[解析]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首先表现为它的社会性。
7.[解析]自由放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感情关系表现为课堂气氛淡漠,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8.[解析]由于普教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当地建设服务的,所以为此地方和区域负有为教育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
9.[解析]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0.[解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转换关系、递进关系和互补关系,B项符合题意。
11.[解析]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12.[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13.[解析]教学设计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显的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14.[解析]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以代替学科作为课程的基础。
15.[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6.[解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
17.[解析]了解学情是搞好学法指导的重要前提。了解学情可通过调查问卷、检查作业、考试检查、平时检查、让学生叙述等来分析。
18[解析]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整体性的特点。
19.[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0.[解析]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21.[解析]普通中小学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34.[解析]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5.[解析]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①了解学生的需要;②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③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④建立教室常规。
三、判断改错题
四、简答题
30.(P40-42)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性别角色社会化。
31.(P60-61)
(1)商品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发展性。
32.(P144)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
33.(P242-243)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2)本文部分。这是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显示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还提示出讲授的时数、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有关内容。
(3)其他。有些大纲还列出教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等。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内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科书的编者和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教师只有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达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六、材料分析题
34.(P152)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难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人就认为“教育过程必须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下,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意义。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学生的心理上趋向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在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距离缩短,易于使学生摹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的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定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