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力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
2.C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3.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4.D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
5.A 【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才能起作月。
6.B 【解析】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学生目身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另外 ,远大的理想具有极强的动力作用,因此,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是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
7.B 【解析】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 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其中,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 的归因。
8.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9.B 【解析】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10.C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勾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
11.A 【解析】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清晰地感知。
12.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13.C 【解析】智力技能也称为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4.D 【解析】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常常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一些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被称为学习策略。
15.A 【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16.C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
17.B 【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 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 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18.D 【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19.A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0.C 【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 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二、填空题
21.心理变化
22.自我意识
23.技能学习
24.处理和转换
25.先快后慢
26.布鲁纳
27.有结构问题
28.心理特征
29.从低到高
30.教学目标
三、名词解释
31.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2.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3.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也许你还需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