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心理学B全真模拟试卷(六)

来源:233网校 2012年10月16日

四、判断改错题
21.(P287)√
22.(P88)×改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23.(P404)×改正: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4.(P98)√
25.(P415~416)×改正:马斯洛先后提出七种需要。

五、简答题
26.(P268~270)共同要素说认为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所谓的“共同元素”,实际上指的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27.(P270~271)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
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28.(P372)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考虑三个主要依据:一是强调心理健康的根本内涵,突出其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一面;二是注意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是要符合心理活动的系统性原则,尽可能从心理活动的各主要方面来考察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9.(P322~323)
(1)创设适宜的条件。
(2)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
(3)摆脱习惯性思维。
(4)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
30.(P483~484)
(1)用于课堂讲解演示教学。
(2)用于小组学习。
(3)用于个别化学习。
(4)用于训练与考试。
(5)虚拟教室。
(6)远程教学。

六、论述题
31.(P183~184)
(1)言语指令的设置。原理教学的语言指令设置的步骤是:
①告诉学习者,人们期望他在学习结束时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干什么;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熏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按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原理;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原理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原理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原理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刚学的原理得以保持。
(2)强调原理的运用。
原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体现程序性知识作为行为反应的内、外部调控依据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将课堂上的原理学习同实践中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习惯。
(3)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4)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同时,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理。
32.(P368~370)
(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只有消除了情绪障碍,这些品德不良学生才敢袒露心迹,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老师、同学,乐于参与、接受集体活动并从中受到教益。
(2)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消除学生的意义障碍,可以通过启发、讨论使青少年学会分辨是非、好坏、美丑,重新激起上进心。教师应使教育内容适合学生的实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对比来帮助学生消除歧义,利用行为的消极后果使他们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
(3)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避开诱因只是暂时的,而且是消极的。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自觉地与外部环境作斗争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其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力,从而以新的道德风貌感受到同学的信任,体验到“变好了”的快乐,促使良好行为得以巩固,纳入其道德体系中,成为稳定的个性特征。
(4)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品德不良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只不过常被人们忽视而已。教师如能及时发现这些心理品质并不断培养、发展,使其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会重新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重新做人的信心,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试题推荐:

四川教师资格考试A/B级试题

历年真题: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