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血压和脉搏
教学目标
1、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验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血压和脉搏的的概念
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血压、脉搏的形成。
2、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教具准备
作业纸、图片、秒表、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资料:据最新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1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40余年来持续上升,从1958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1.88%,近年来还在继续上升,而且短时间内不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农村地区的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高血压的严重合并症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全国每年因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患者有近150万人。可见,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师:看了这些报道你们有何感想?
生:我觉得高血压人群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健康杀手,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生:高血压给许多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负担,只有及早采取措施才是根本出路。
生:……
师:很好,我们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高血压知识,可事实上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出示资料: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偏低,特别是35-44岁年龄组的人,知晓率和治疗率最低,健康意识最为淡薄。
师: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预防高血压,关键在于实行全民教育。要了解高血压知识,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血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导入课题:血压和脉搏)
二、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
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大家进行预习,收集有关血压方面的资料,并把所关注的问题记录下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⑴、什么是血压?血压是怎样形成的?正常血压值是多少?
⑵、小明的父亲血压值为21.3/13.3千帕。是高血压患者吗?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说明了什么?
⑶、我想知道自己的血压应该怎样测量?
⑷、不同血管的血压是否相同?
⑸、刚才提到的都是高血压患者,有没有低血压患者?具体有什么症状?
师:以上同学所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小组的同学能解决哪些问题?
生:由各小组的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师:很好,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形成的机理很复杂,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正常血压值是在12—18.7/8.0—12.0千帕(kPa)。血压过高或血压过低都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必须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师: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有规律的跳动了。
师:再把手指放在左手的静脉处,有没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不到有规律的跳动。
师:可见,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那么脉搏又是怎样产生呢?
生:当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血管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正常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脏的次数一样。
师:2000年前,我国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其依据就是用手感知脉搏的快、慢、强、弱,可以推知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健康情况来诊断疾病。脉搏的变化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生:①与发烧有关……
②与恐惧有关。
③与跑步有关。
师:结果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脉搏的变化与人的身体状况、情绪和运动状态有关系。今天我们重点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