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的能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寻点探究,并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首先,这样来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作了整体的把握,跟据我们平日的观察,我们了解到,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眼中的云是怎样的吗?然后,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断《我眼中的云》,学生互评,教师点拨,师生共同修改病句。
其次,通过朗读原文第一部分进行比较。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修辞方法,合作探究体会运用修辞的好处。
接着,研读第二部分
1、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启发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找出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云?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三段,可以用读书法学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可以列表格……)
学生交流学习方式和心得。
根据同学们所说的,进行快速圈点学习,师生共同完成这个表格。
(大屏幕显示)
云的名称用 表示
云的形态用表示
云和天气的关系用表示
并列出简表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的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然后对表格进行小结,(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运用得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体会它们的好处。)(大屏幕显示)
a作者介绍这四种云的时候是不是随便介绍的,乱七八糟?不是。那是怎么介绍的?并讨论:运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3、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五段,比较这一段在写法上和第三段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小组讨论探究)
A教师通过这两段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另一种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用大屏幕显示)
第三段:卷云 // 卷积云 // 积云 // 高积云 (这四种云是依次介绍的)
聚集 向前推进,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更低更厚
第四段:卷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连绵不断的雨雪
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
第五段:积云 积雨云 暴雨、冰雹或龙卷风
B设计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两段中哪里写得精彩呢?来品位语言。
C、指导学生朗读。(女生读第四段,男生读第五段)
最后,为了深入体会语言特点,锻炼听障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课堂语言训练。(大屏幕显示)课后练习二,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趣味。仿照下列事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造句:1、暮色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抄下来,仔细揣摩品味。
2、作文片断练习:《暴风雨来临之前》描写一下风雨来临前的情况。包括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人的活动等。
板书设计:
说明方法:分类别
举例子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三课时
用展示幻灯导入,说说这些云各是什么云?你有什么根据?(复习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片云》。师生互评、共同修改。
再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第六七段。
1、 展示幻灯,请学生有根据的推测这是哪种光彩现象。
2、 体会其中谚语的意思以及作用。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
然后总结全文,设计两个问题交流:(大屏幕显示)
1、本文介绍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现象,但条理清楚,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本文语言生动,而且严谨、准确,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最后做拓展延伸及迁移阅读
(大屏幕显示)
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其他的辨识天气变化的办法吗?
2、体会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迁移阅读《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布置作业:
走,看云去!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作出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