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章节练习(4)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单选题
1、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2、(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考试大_在线考试中心
C.同化说
D.动机说
4、 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层次是( )

6、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7、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弗洛伊德
8、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9、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Page}

10、归因总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Page}

1、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2、(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考试大_在线考试中心
C.同化说
D.动机说
4、 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层次是( )

6、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7、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弗洛伊德
8、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9、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Page}

10、归因总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Page}

责编:cxy 评论
进入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章节练习在线测试本批试题,可查看答案及解析 进入测试模式
相关推荐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