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一、开门见山,直入新课
二、切入生活.调动体验
师: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走过了不少地方,遇到了不少人,经过了不少事,请大家想想有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你们留念的记忆片段?
生:我没有搬家的经历。所以不知道。
师:我说过搬家的事吗?(轻拍对方肩膀)你还没有换好角色。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难道你都是很洒脱地和他们说Bye—bye吗?在这一路上有没有哪一刻想回望一下?
生:我想回忆童年的事情,那些都是我现在最开心的记忆,最重要的记忆。
师:你说是现在最重要的记忆。有什么能够证明它吗?
生:童年趟过的小河、爬过的山坡、骑过的水牛,都是证据,都可以证明。
师:很好。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我有过一次搬家的经历,那些琐碎普通的事物,点点滴滴在我心中,现在它们都成了我重要的证据。
师:同学们很认真,刚刚两位同学一个说有搬家的经历,一个说无搬家的经历,都知道我们课文里提及了搬家一事,看来课前都认真做了准备。正如刚刚那位同学所说,证据就是一些普通的事物。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所说的“今生今世的证据”,看看“证据”都有些什么。
(生认真读课文)
生:草、土墙、破墙圈、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泥皮、木橛和铁钉。
师:还有吗?
生:烟垢、灰、划痕……
师:同学们可有发现,这些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琐碎的事物,然而也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些普通琐碎的事物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和印迹,作者也和我们一样,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作者写这些事物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和第四段。
四、锁定局部。品读赏析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来学习第二段。请大家将这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师:请大家注意,作者说“我走的时候”,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篇文章是从今天的角度去回味往日的生活。
师:很好,“回味”这个词用得很准确。那他到底是在回味什么呢?
生:回味离开故乡时的那种心情。
师:作者说“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还不知道”(重读“还”字)表明作者现在回想起当年离开故乡时的情形,心情怎样?
生:有点责怪自己。
师:很好,你读读,把那种责怪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全体掌声)
师:读得很好。这一段,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还不止“还不知道”。请大家勾画出传达作者情感的字词。
生:作者用了表达强烈感情的“啊”字。“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词,非常好。作者要用这两个“啊”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情感?
生:强烈的期盼.期盼草越长越茂盛,期盼墙站稳。
师:这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词语呢?
生:“千万”。
师:“千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无论如何。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人推牛撞,都不能倒。
师:你说得可真好。请你读一读,读出那种强烈的期盼。(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好了,但老师觉得味儿还不够,再试试。语气上似在和草、墙商量,情感除了强烈的期盼,还有一种厚重的嘱托。(该生表情十分投入地朗读。众生掌声)
师:太好了,够味儿了。大家再看看,后面的句子也用了“千万”……
(生不自觉地读出了那些句子:“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
师:同学们很善于寻找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情感。大家看,还有没有与“千万”一样,也表达作者强烈的期待之情的词语?(生沉默,一分钟后)
生:“最好”。作者说:“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最好”,表达的是内心最大的愿望。
师:你真会分析。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些表达内心强烈情感的词语,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期盼。这样的词语在这句中还有吗?(生沉默)
师:老师给大家读一读,(将“一小块”换为“几打”,将“破”删掉)这样读好吗?
生:不能。不能表达那种强烈的情感。因为这“破”、这“一小块”表现了“我”希望留下证据的愿望十分真切、强烈。
师:好!请一位认为自己可以比其他同学读得更好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读一下。谁来挑战?
生:(入迷地开始表演他的朗读,语言已不够表达他的情感,于是手舞足蹈)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遭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
师:你读得不错。不过我还想听到那种强烈的期盼,虽然“我”知道土墙经受不住风雨的敲打、岁月的洗礼,终会坍塌,然而我依然有那强烈的期望,所以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情感来。(另一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请同学们再勾画出该段中刚才被他忽略的表达情感的字词。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除了责怪、期盼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
生:有一种后悔的情感。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是啊!有一种后悔、惋惜。还有吗?(生沉默)
师:(提醒)“把……留下”四个连用,“留下……”三个连用,同学们注意前后作者的情感可有变化?大家先将这部分读读,仔细揣摩。(生读)
生:好像有。
师:请在该句话中,找一两个最能体现其情感变化的字词。
生:“即使”。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即使”本来就是一个连词,我就感觉在这里有了变化。
师:很好,你在揣摩的时候注意了词性,值得表扬。稍后我们再来验证你的感觉对不对。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是“即使”。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即使”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连词。请问,作者的情感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虽然“我”极力想留下些证据,然而,土墙房子在风雨中定会坍塌,作者虽然一再强烈地嘱托,终免不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他就不再乞求。就变得强硬了,就像我们平时和别人谈话一样。
师:你太聪明了。同学们就她的观点再做思考,然后在“即使”一词旁边做好批注。(师随机看看同学们批注的情况)
师:该句中还有一个词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点,大家找找。
生:“啊”变成了“吧”。
师:太棒了,请同学们再带着这种强烈的期盼、略微的伤感和变化的情感来朗读该段。(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证据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些承载了我们印迹的琐碎的普通的事物。如此简单、平淡却让我们如此留念、回味。
问题:
16.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某版教材《今生今世的证据》一课的微型课,阅读并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析。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请忙一些吧
①《红楼梦》中,探春起了雅兴要创诗社,于是大伙都寻思着要各起个别号,而宝钗给宝玉琢磨出这么个号来——“富贵闲人”。
②不错,做个富贵闲人是很快乐的,可是如果没有凤姐在那头操持家务,忙得七荤八素的,贾家岂不是要破败得更快?到那时,宝玉不忙着去做一个“禄蠹”便是万幸了,哪儿还闲得了?
③可见,忙是闲的前提,正如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假如你想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必须先忙才行!
④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你要忙。
⑤农民应当忙着种田,生产粮食;军人应当忙着战斗,打击敌人;文人应当忙着以笔为枪,扫灭文坛上的反动势力。近来很有些人,贬抑起鲁迅来,而提倡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幽默,我大以为不可。当是时也,日军大兵南下,国军一溃千里,正是民族存亡之时而志士为国效力之秋也。林、周等人不知为国事而忙,反倒以闲自居,实为可耻。须知你今日不忙,他时沦为亡国奴,又如何闲适得起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鲁迅把别人用来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废寝忘食不忘吃饭睡觉地忙着写文章。
⑥是的,我们有今日的生活,完全是当年像鲁迅这样的志士仁人忙出来的。如果那时都是些林、周之类的闲人,则后果必然难以想象。
⑦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裕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⑧但我想补充一点:忙是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目的。忙不可过分,忙不代表放弃一切闲暇。在某些大城市——如日本东京,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包括下班后),是否就说明其生活水平就一定能提高呢?恐怕未必。在那儿,忧郁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所以,忙也必须适度。
⑨请忙一些吧!做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一个个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一定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
问题:
17.请从文中第⑤段找出一处病句,从第⑦⑧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分别改正。
18.以上作文是某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一篇习作,请认真阅读,然后为其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析。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