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前提分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木兰诗》时,教师提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现了互文现象,为加深同学们对这一文言现象的认识,举出几个例子,以下哪一项不适合作为互文的例子(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讲授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B.孔尚任的《桃花扇》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白朴的《墙头马上》
3.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指出“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他为大家介绍了几篇关于这种文体的文章供学生们在课下阅读,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满井游记》
B.范仲淹——《岳阳楼记》
C.欧阳修——《醉翁亭记》
D.柳宗元——《小石潭记》
4.导读《水浒传》后,教师让学生选择书中的一个情节,分组进行表演,下列不属于《水浒传》中情节的是( )
A.林冲风雪山神庙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孔明挥泪斩马谡
5.学生学习古诗时容易急于成诵,只重速度,节奏感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让学生掌握不同诗词的诵读节奏。下列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B.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C.常记/溪亭/日暮(六言句)
D.此夜/曲中/闻折/柳(七言句)
6.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师讲解“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七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句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句子来说明。下列句子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C.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D.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7.在讲授《木兰诗》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木兰诗进行内容分析,以下同学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王:《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小李:“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小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小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8.学习《天净沙·秋思》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教师列举了表达相同情感的诗作,下列不合适举例的是( )
A.范仲淹《苏幕遮》
B.崔颢《黄鹤楼》
C.王维《终南别业》
D.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
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能力
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
10.《紫藤萝瀑布》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是“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这属于下列的哪一个系列的教学( )
A.口语交际教学
B.阅读教学
C.写作教学
D.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个别学生在听讲,也显得心不在焉。但是当他随机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几乎都能理解他讲的内容。鉴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辛弃疾的词,有些同学从课外也看过很多,今天我们就自己所知道的辛弃疾的词进行一次‘你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讨论,好不好?”听完李老师的话,学生顿时打起了精神。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的什么原则( )
A.多样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2.在作文课上,李老师把学生按不同的水平分成了几个等级组,制订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一个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的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很有希望的!”李老师又继续鼓励达标的同学向B级组、A级组进军。对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教师注重了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我的价值
B.该教师的分组行为,势必会伤害到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
C.该教师注重了评价标准的分层次化,关注了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和需求,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13.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教师执教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桃花源记》,在讨论其文体时,学生们有了不同意见。有一部分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并找到《桃花源诗》为证。有的学生则说其实是一篇游记,因为游记是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而《桃花源记》恰恰符合这一点。还有的同学说其实是一篇有人物刻画、有情节描述的小说。
几派学生各执己见,互不服输,这位教师看在课堂上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即使自己进行了意见的统一也很难说服不一致的学生,就说,大家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今天讨论就到此为止,但,课下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在班级网络平台《桃花源记——文体分析》自主研讨区各抒己见。之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讨论进行深入研究。
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桃花源记》文体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思想
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的讨论,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在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预设比生成更重要的原则
14.在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试分析一个天才孩童最终变得连平凡人都不及的原因。”对这一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B.意在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C.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探究
D.再现文章的语言艺术,体现文章的语言美
15.阅读《孙权劝学》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本堂课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紧跟课题;改变了以往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课桌旁的课堂模式,而是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师生平等对话;小组竞争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分外活跃;课前收集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的思路较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缺点是:小组人数过多,致使小组合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参与机会少;有些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回答问题的表现优劣,可先让其他同学评点,这有助于学生听讲时更加认真并能对自己今后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情况准确做出判断。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
B.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
C.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教师不能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方式方法好不好,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
D.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试题库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