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本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创立之后,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将自己创设的理论不断用于这一重要的实践研究领域,这对20世纪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8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也开始日益重视教育心理学的诸多理论,尤其是语文、数学两大学科十分重视对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借鉴各派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发展理论来构建本学科的教学心理学。然而,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心理学研究却十分薄弱,这与当前教育改革中重视能力发展与个性化、人文化的趋势相悖。从教学心理学的视野探讨历史、地理学科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历史、地理学科能力发展等诸多问题,不仅是今后这两门学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有利于史地学科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
第一节中学史地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对一门学科进行理论界定往往是枯燥乏味的,然而,界定的重要性迫使我们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辩论。国内许多涉及界定“中学某学科教学心理学”的书籍,大都采用相似的方法,一般分两步来进行界定。第一步,确定学科之间的从属关系,“学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中学某学科心理学”是学科心理学的分支。第二步,依据字面含义,套用心理学的定义,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在教育背景下,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依此类推,中学某学科心理学便是研究在中学某学科教学背景下,人(师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这种界定方法的长处是注意到学科之间的共性与从属关系,但是,从界定的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界定尚未涉及该学科的本质特征,要界定清楚该学科的本质特征,就需要理清几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中学史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首先要理清的是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与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 phychology)通常被看成包容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发展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这两个理论主要是解释说明个体自身发展及学习时的心理历程的,并没有进一步对教学背景中师生交感互动的心理历程提供系统的、实践性的指导意见{1}.正因为如此,本世纪60年代初,心理学家开始反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环境中是否真正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N.L.Gage,1963)与布鲁纳 (J.S.Bruner,1966)等先后提出应当“另外”构建“教学理论,告诉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时确确实实地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法。”“必须研究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1]因此,教学心理学理论在6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即强调建立直接指导教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在自然状态下身心发展与学习行为的一般心理现象,而教学心理学还关注师生之间交感互动中,有目的的教与学的心理现象。既重一般性,又重特殊性,要求对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置、教材内容的处理及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提供许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效果的原则与措施。
其次,要理清的是教学心理学与教学论的的关系。教学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除了有与教学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外,还包括与教学有关的其它一切问题。教学论的一般问题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是为什么教与学,主要涉及教育哲学中教学的目的、功能与社会价值;第二是教什么与学什么,主要涉及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标准等等;第三是怎样教怎样学,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模式、学习方法、策略,教与学的测试与评价等过程性问题。教学心理学当然主要针对第三类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要理清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当然是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手段在历史地理学科的具体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包容的关系。历史、地理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体系以及学生学习这两科知识、技能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决定了选择应用哪些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过,历史、地理学科虽然有教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可以适用的一面,但是,历史、地理学科知识的特殊性也需要对这两个学科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形成这两个学科专门的教学心理科学。教学问题一般不可能用一种理论就可以直接解决,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根本不存在直接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单一理论。教育工作是需要教师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进行的。因此,即便是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理论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当然,它们相对于教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来说是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的,即:为教师们直接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的背景与可能的方向,并为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进程与模式提供更直接的指导意见。
第四,要理清历史、地理教学与史地教学心理学的关系。80年代教育界确定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对中学各科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80年代后国内的史地教学虽然有了许多进展,但是,史地教学依然没有走出5、60年代传统教学的桎梏。因为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不够明确,教学依然以知识为中心,智能的目标远未能实现。知识中心的教学观导致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史地教学中盛行,教师们的精力主要用于对知识进行诠释、整理,及以知识为核心编制试题上,强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服从课本,对学生学习心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可以这么说:旧体制下的史地教学几乎没有教与学的心理学研究,即便有少数研究者涉及有关内容,也停留在文献研究的阶段,缺乏科学性、实证性,这与当今世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习能力发展的教育潮流不合拍。史地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为史地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同时,史地教学心理学研究也必需在史地教学实践中进行,以现实的教学环境为背景,以师生教与学的困惑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