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C[解析]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
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它们是由低到高的阶梯,评价目标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
3.B[解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
4.D[解析]领会是认知目标的第二层次,它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5.A[解析]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
7.B[解析]反应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兴趣”,形成价值观念的结果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
8.A[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9.A[解析]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10.A[解析]程序教学始创者是普莱西,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11.C[解析]略。
12.B[解析]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领会,即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可采用转换、解释、推断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2.BCD[解析]略。
3.ABCD[解析]CAl优于传统教学,可以人机对话即交互性,即时反馈、生动形象、自定步调。
4.ABE[解析]略。
5.BDE[解析]AC属于形成价值观念所包括的水平。
三、填空题
1.反应
2.组成价值系统
3.概念化心向
4.起始
5.具体教学目标
6.经验锥形
7.教师;学生;个别化教学
8.情感
9.发现教学
10.教学策略
11.发现教学
12.投影视觉;听觉;视听
13.图像;符号
14.程序化
15.领域;功能
四、名词解释
1.价值概念化:对所学内容的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形成个人对同类内容的一致看法。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3.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
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5.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进行讨论,提出对问题解答的假设。(3)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设,并修正自己的假设。(4)根据在实践实验中获得的结果以及先前的知识,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学习结论。
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清晰的定向。(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序的发现过程。要仔细设计
问题和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的发现进程。(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材的逻辑顺序,教材呈现应该与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匹配。(4)确保学习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个别化教学是指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是:(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并随之以练习和操练。(4)允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4.(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盼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伺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可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
第一,认知目标。布卢姆主要对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他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1)知识。知识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记忆。知识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2)领会。领会是指学习者能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目标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了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最低水平的理解。(3)应用。应用是指学习者能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景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理论的应用,应用目标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分析是指学习者能将学习内容的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和对关系的分析。分析目标代表了比应用更高的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材料的结构。(5)综合。综合是指学习者能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综合是知识学习的质变阶段,强调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创造能力,以及新的认知结构的产生。(6)评价。评价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第二,情感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级又由若干连续的子类别构成。(1)接受。指学习者对环境中的事物予以注意,愿意关注特殊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某种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在这一水平上,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在反应中得到满足。(3)形成价值观念。指学习者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指学习者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起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5)价值体系个性化。价值体系个性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内化所得的知识观念已经成为统一的价值观,并融人人的性格结构之中,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分。
第三,动作技能目标。(1)知觉。知觉是指学习者通过感觉器官对动作、物体和环境信息的认识以及进行心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备调节能力。(2)模仿。模仿是指学生能重复教师示范动作的能力。(3)操作。操作是指学生能按教学要求自己做出动作的能力(4)准确…准
确是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5)连贯。连贯是指学生能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的能力,即按一定程序和方式把局部动作
协调地、流畅地表现出来构成一个动作整体。(6)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学生自动或自、觉行动的能力,即操作的熟练化,动作成为协调性运动模式,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控制,能在条件变化尤其是在不利条件下完成操作。
2.第一,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通常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1)激发求知欲。(2)变化教学情景。⑶配合学生的经验。第二,提示教学目标。在引起学生注意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第三,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技能为基础,因为原有知识和技能是新的观念获得的支撑点,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学习要以次一级的学习为基础。第四,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
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预期学习结果的类型等有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组织形式。第五,提供学习指导。在呈现完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并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重在指出学习的思路,明确思考的方向,把学生维
系在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第六,展现学习行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下三种行为线索来判定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或要求他们展示其学习行为;眼神和表情;随时指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说出来;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
来检查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七,适时给予反馈。学生展现学习行为之后,教学必须提供学生学习行为正确性或正确程度的反馈。而且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未必就表示他已经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就难以存储到长
时记忆中。第八,评定学习结果。在平时或对于一个具体教学目标,通过课堂作业情况、课堂小测验或者课堂问题,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的知识技能后。就要教会学生记住知识,并给予复习,以便巩固和保持所学知识,同时要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