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3、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12)为何有意义的(即理解的)保持大大优越于机械的(即不理解的)保持?
1、对于有潜在意义的材料,倘若只要求记住它的实质,不要求逐字逐句机械记忆,则学起来快,记忆效果好;2、利用线索促进有潜在意义的材料与认知结构的牢固关系,从而增加其实际的意义性。在实验中,实验组同控制组相比,其保持效果好。3、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比任意的数字系列或无意义音节,学起来迅速得多;4、被试通过发现规律、解决各种问题,同机械记住答案的被试相比,前者习得的内容保持时间长;5、概括化的结论和原理的运用,一旦有意地掌握后,便不易遗忘。
13)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一)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
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2、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促使学生把当前内容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策略:(1)加题目(2)列小标题(3)提问题(4)说明目的(5)总结或摘要(6)画关系图或列表。为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策略:(1)举例(2)类比与比喻(3)证明(4)复述(5)解释(6)推论(7)应用。
(二)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奥苏贝尔分析,1、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先行组织者),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三)学习材料的内容:(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2)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
14) 什么是概念?其要素有哪些?
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要素:名称、内涵和外延。
15) 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叫概念形成。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叫概念同化。
相应的方法:“例—规法”“规—例法”“规—例—规法”
16)如何进行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概念分析: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熟悉自己所教的概念,按照一定的模式对概念进行分析。对一个概念的分析包括六个方面:定义、特征、例证、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同位概念。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4、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5、比较。
17) 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或措施)
(一)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
1、常用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1)要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特别是对象呈现的空间位置、时间先后顺序、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及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如果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本质要素,便会产生曲解或错误。(2)注意词与形象的结合。有三种形式:言语在前,形象在后;形象在前,言语在后;两者同时或交错进行。(3)注意培养学生对直观对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1)顺序观察法(2)素描观察法(3)连续(长期)观察法(4)实验观察法(5)操作观察法(6)比较观察法。
(二)运用变式与比较(三)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中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知识系统化在理解中的表现。(四)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五)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18)知识巩固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知识的巩固,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再认和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知识的巩固作为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作用:1、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2、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3、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19) 简述知识巩固的途径
(一)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二)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2、使需要记忆的材料成为学生行动或思考的直接对象。如数学课上让学生根据公式自编例题等。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无意义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加以识记。如直观形象记忆法、口诀法等。4、指导学生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实验证明:尝试回忆法比单纯诵读效果好。
(三)合理地组织复习:保持的相反过程是(遗忘).遗忘从时间上看有暂时性遗忘和长久性遗忘,从内容上看有部分遗忘和全部遗忘。遗忘的进程都是先快后慢,这条规律最早由德国艾滨浩斯发现。防止遗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复习。为提高复习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复习要及时。当天学的功课一定在当天安排复习。2、复习要合理。(1)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2)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3)复习方式多样化。复习方式有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综合复习效果最好。 (4)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20) 知识应用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广义的知识应用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客观现实中一切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狭义的知识应用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学习心理学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知识应用。又称为“知识的具体化”
作用: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紧密相联。知识的运用以知识的理解、巩固为前提,没有理解和巩固程度就很难加以运用。同时,知识的应用又是检验理解和巩固的知识的客观标准。
21) 知识应用的过程有哪些?
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
(一)审题:是知识应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常见的困难与错误:1、不重视审题;2、不善于审题;3、不善于在整个运用过程中保持课题映象。
(二)有关知识的重现:包括直接的简缩性重现与间接的扩展性重现。教学实际表明,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或重现出来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课题所必需的,原因:1、旧知识的干扰;2、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3、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三)课题的类化。
22) 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是应用知识的前提条件。(二)智力活动水平:是影响知识应用的重要因素。(三)课题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