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刺激—反应的联结派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联结派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这个学派后来有发展成为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人。西方学术界也将巴甫洛夫归入到这个学派。
该派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学习室外部可以观察的行为变化,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
一.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早年在詹姆士指导下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领域。桑代克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书目包括507项,其中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教育心理学》(1903)《智力测验》(1926)《成人的学习》(1931)《人类的学习》(1931)以及与其学生盖茨(A.1.Gates)合著的《教育之基本原理》(1932)。他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问题箱实验: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迷箱里,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记下猫逃出迷箱所需时间后,即把猫再放回迷箱内,进行下一轮尝试。猫仍然会经过乱抓乱咬的过程,不过所需时间可能会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这个实验主要的结论就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学习室一种联结。他对动物的研究得出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对做好准备的单位进行传导,经过传导就会引起满意,反过来就会引起烦恼。可见准备在学习中的意义。现在提倡的预习就是一种准备。
练习律:它包括应用律与失用律:
1. 应用律:凡是已经形成的联结,应用它就会加强联结,反之就会削弱。现在的复习和课后作业是这个规律的应用。
2. 失用律:与应用律刚刚相反。
效果律: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除开这三条主律外,还有五六条副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桑代克又将他学习规律加以了修改:
1. 对于练习律,桑代克将其修改为练习不一定能够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单纯的练习不一定引起进步。他将练习律归入到效果律,至此,练习律就不再是主律了。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中,一味地多布置作业给孩子们,还在依据这条失效了近百年的规律,也不知道上面的官员知道不知道。可苦了我们的孩子们了。
2. 效果律也做了重大的修改,由于赏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有力和有效,所以他以后不在强调烦恼所导致的效果了。他指承认烦恼所带来的简介作用。他说“烦恼极少能或不能导致联结的削弱或消失。”
点评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这一学说虽并不完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错误,比如他将人的学习过分等同于动物,归因于“试误”就是不科学的。他的三大定律也不完整甚至缺陷众多,但是它作为教育心理学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具有促进意义,而且有利于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而且它的提出引发了有关学习理论的一系列争论与研究,这对该门学科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P138
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和主要特点:P139
应该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消退、恢复、类化(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双重条件反射)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含义:先给一个操作,然后用条件刺激来强化,最后学习完成。
斯金纳箱就是这个学习模式的实验。
规律:第一个操作发生后,立即给与强化,刺激,那么以后这类反应出现的概率会增加。
行为效果的强化石增加该类行为概率的根本原因,所以可以选择强化,以使得行为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对于行为矫正有着指导性的价值。凡是可以让行为得到强化的因素都是强化物。要注意避免无意中的负面强化的抑制。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的理论,提出社会学习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与犯罪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为理论。艾伯特•班杜拉认为,攻击是经过建模过程习得的。他认为个人并不继承暴力倾向,但是遵循三个法则模仿这种倾向(班杜拉,1976:第204页)。艾伯特•班杜拉认为个人特别是儿童在观察他人时学会攻击反应。他指出许多个人认为攻击会产生强化作用。这些强化作用可以公式化为减轻压力,获得经济补偿,获得他人赞扬,或者建立自尊(西格尔,1992年:第171页)。在波波玩偶实验中,儿童们由于获得回报而模仿承认的攻击行为。艾伯特•班杜拉的兴趣在于儿童的成长。他认为,如果早在儿童时期就能诊断出攻击行为,那么就可以重新塑造这些儿童以免使他们沦为成年犯罪人。爱人为儿童们的攻击行为受到家庭成员、媒体和环境的强化作用的影响。
其理论的特点:
1. 强调观察式学习或代替强化式学习。其影响有三:其一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作为,稍微变异就可以产生自己的新的行为。其二是观察榜样可以促进以前学习的加强。其三是观察学习也能导致自己行为的抑制或抑制解除。观察学习影响产生的原因有四:刺激的本质决定注意的产生,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是是否得增强的关键,是否强化通过观察的行为,能否灵和地将观察到的行为运用到自己的行为当中。
2. 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联结派理论,不管哪一派,他们都很强调强化的作用。这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来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五、强化的种类和作用:
1. 按时间间隔划分:固定时间强化、灵和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和间次强化
2. 按行为后果划分:狭义的强化:正强化(最常用)、负强化 广义的强化:增加刺激,抑制行为的惩罚1;减少刺激,抑制行为的惩罚2.
3. 按强化的性质划分: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强化的技巧:
控制强化量、安排好强化程序、及时强化与延迟强化的交换使用
六、理论的区别于教学应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与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异同:
相似点:二者的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其次,两种条件反射的形成的重要条件都是强化;最后,两种条件反射都适用一些相同的规律,比如:消退、恢复、强化、分化和高级反射等等
区别点:1.经典条件反射是用条件刺激代替了无条件刺激,是做为最早的顺序出现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出现在操作动作之后。所以,二者的顺序不同。
2.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二者也不同,前者是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相似,而后者的条件反射中,两种反射值截然不同的。
3.从条件反射发生的看,前者是诱发性行为,后者是主动性行为。
这两种条件反射在课堂上应用,尤其是强化理论在课堂上的应用时很广泛和深远的。
情绪学习:通过条件反射学习来的往往终身不消退,从而形成一种情绪。情绪不是学来的,但是情绪表现的时机却受学习的影响。人们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感受到的“气氛”就是以前条件反射的结果。
行为管理与行为纠正,程序教学都是条件反射教学理论的应用,也是强化理论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如下: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出错率
真题试题: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