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的迁移、保持与遗忘
第一节 学习的迁移
我们的教学是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一.关于学习迁移
桑代克认为是前一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现在早已经突破了这种局限,而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两种学习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它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影响,也表现在学习态度的影响上。于是,学习迁移的种类可以分为: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按照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这个分类的标准是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又可以叫做前后摄易化,而负迁移也可以叫做前后摄抑制。
依据迁移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依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还可以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简单测量
迁移测量设计模式——
四.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
1.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对早的理论解释。其心理学基础乃是官能心理学。他们认为人心是由各种不同的官能组成的,提高某一种官能,也能促进别的官能的改进,于是迁移就是通过对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包括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等。
2.共同要素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迁移是因为两种学习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包括内容、习惯、态度、情绪、方法,而正是因为这些相同的要素使得学习的结果在相同的部分进行了转移,也就是学习的迁移的实现。
3.概括化理论:贾德在1908年提出了学习的类化理论来解释学习的迁移现象。所谓类化就是在一般的认识基础上,提取出更高的原则性的认识,也就是概括化认识。然后将概括化后的内容迁移到其它领域从而实现了学习的迁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年龄过小的孩子过早和过度地使用类化的思维,他们过度概括会导致他们在认识中忽略认识的不同情境差异。
4.关系理论:在关系比较中获得迁移,而顿悟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手段。
五.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情境的相似程度—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认知者的年龄特征—认知者的智力水平—其它如态度等也会影响学习的迁移
六.学习迁移的促进
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课内外练习结合,提供应用的机会—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真题试题: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