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复习资料:4.1感觉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4日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每一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以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公式表示为:
  E=1/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表4一1给出了几种感觉通道的普通刺激的绝对阈限水平。
  表4—1感觉的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作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作差别阈限,也称为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是测量两种感觉心理差别程度的数量单位。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1834年,韦伯开辟了对最小可觉差的新研究,并提出了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这一定律被描述成: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标准刺激越强或者越大,达到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增量越大。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1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人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人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
  K=△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A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韦伯发现,对于不同的感觉来说K值是不同的,如表4—2所示。
  表4—2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中等强度范围)


   感觉类别

韦伯分数

电击

.01

重量

.02

长度

.03

振动(指尖)

.04

响度

.05

气味

.05

明度

.08

味道(成)

.2

  (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对一定感受器的刺激有时间和空间两种模式。空间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各部分受到刺激的情况,如几种溶液同时作用于舌面的不同部位。时间模式是指某一特定感受器受到刺激的顺序。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就是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空间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主要包括:
  (1)后象。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由兴奋过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存在于各种感觉之中,在视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属性。负后象则与原刺激物所具有的性质相反,如图4—1所示。例如,注视亮着的电灯2~3分钟,然后闭眼,就会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是正后象。如果继续注视,便会有一个黑色的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这就是负后象。
  
  注视图中灯泡看30秒种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你发现了什么?
  感觉后象可以使人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例如,人们看电影,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而颜色的后象则是原刺激的补色。
  (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听觉适应也很普遍。例如,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待2~3分钟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1~2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例如,戴手表的人平时不觉得手腕上有重物。温度觉的适应也较快,大约3、4分钟后便能感受到。但痛觉却是很难适应的。因为痛觉是伤害性信号,如果能够适应的话就会危及有机体的生存。因此,痛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3)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一灰色放在黑色的背景上显得亮些,放在灰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这是无彩色对比。灰色的对象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绿色的感觉,而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又有红色的感觉,这就是彩色对比,如图4—2所示。彩色对比的结果使刺激对象向背景的补色方向变化。颜色的对比又分同时性对比和继时性对比。刺激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是同时性对比,刺激相继作用产生的对比是继时性对比。视觉对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视觉对比的存在,人类才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和细节,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于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内容相当复杂,这里仅讨论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联觉、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这三个问题。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这种现象叫作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的共同规律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强噪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生活中,人们能体验到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如果闭上眼睛,捏住鼻子,人们将分不清嘴里吃的是苹果还是土豆。
  (2)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看见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3)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以后,其他感觉会予以代偿,这就是不同感觉的代偿作用。即使感觉器官有缺陷或受损伤,其他没有缺陷或没被损伤的感觉器官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特殊训练,其感受性就可以提高,从而对有缺陷或受损伤的器官起补偿作用。例如,盲人由于不能用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因而他们多依赖于听觉、触觉等来获得信息,于是盲人的听觉、触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就像人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不同感觉之间之所以能够互相代偿,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三)感受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感受性的发展主要依赖以下几个条件:首先,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行业的工作者,由于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相应地感受性就能够很好地发展。例如,有经验的磨工能看出0.000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1 340转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听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1 400转的差别。其次,有计划的训练能够提高感受性。出于此种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各种感觉有目的地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