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一般认为情绪先于反应。例如,你会冲某人大叫(反应),因为你感到气愤(情绪)。然而于1884年,詹姆斯争辩道,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提出,这个顺序是相反的——你的感觉晚于你的躯体反应。如詹姆斯说:“我们一旦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之前,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他还说:“我们感到难过,因为我们哭泣。气愤因为我们斗争,害怕因为我们颤抖。”兰格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他说:“情感,假如没有身体属性,就不存在了。”总之,他认为,情绪就是对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这一观点被称为詹姆斯~兰格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体验到一个刺激引起的自动唤醒和其他躯体行动后才会产生特定的情绪,如图8—4所示。他们片面强调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作用。
(二)坎农一巴德理论
坎农一巴德的情绪理论是由坎农和巴德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主张丘脑在情绪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927年,坎农提出了丘脑说,后来得到巴德支持并加以扩充,故称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他们提到,内脏反应同情绪无关——即使通过手术切断内脏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实验动物仍然会继续存在情绪反应。他们还辩论道,外周神经系统的反应显然太慢了,不足以成为引发情绪的源头。
坎农认为,丘脑是情绪活动的中枢。在正常情况下,丘脑是由大脑皮层抑制的,但强烈的刺激可超越皮层的抑制而直接激活丘脑,产生情绪反应。对某种刺激习得的情绪反应是通过皮质实现的,刺激先传到大脑皮层,根据记忆被认识,然后解除了对丘脑的情绪机制的抑制,使之发动情绪反应。巴德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即内脏反应不是情绪反应的主要内容。相反,一个情绪唤醒的刺激同时产生两种效应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躯体上的唤起,并通过皮层得到情绪的主观感觉。坎农一巴德理论说明了情绪刺激产生的两种同时反应——唤醒和情绪体验,它们没有因果关系,如图8—5所示。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沙赫特和辛格提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两者对于情绪的发生同等重要。
1962年沙赫特和辛格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把被试分为几组,除一组是控制组外,另外三组都是实验组。给所有被试注射药物,告诉被试注射的是维生素,目的是考察实验对视觉的影响。但控制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三个实验组被试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但告知三组被试的内容不同,分为正确告知组、未告知组和错误告知组。三组被试对生理反应的认知是不同的,看他们在欣快和愤怒两种不同的情景下的表现会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由于实验组被试对生理变化的认知不同,他们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有很大的区别。正确告知组的被试和控制组的被试反应相同,他们不受生理变化的影响;另外两个实验组的被试情绪却受到很大的影响。这说明,生理变化在情绪的发生中肯定是会出现的,但对情绪体验来说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因此,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如图8—6所示。沙赫特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加以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四)当代情绪理论模型
由于情绪的复杂性,心理学家对它的理论解释是多种多样的。现代观点认为,前述的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的和不合理部分。詹姆斯一兰格理论正确地指出了唤起和行为反馈对情绪体验的作用;坎农一巴德理论提出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在生理唤醒中的先后顺序。后来他们的研究又发现,杏仁核为情绪的唤醒理论提供了另一条快速信息通道;沙赫特的学说中指出了认知的重要性。的确,对一个情境的评价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情绪过程。然而,沙赫特的理论忽略了情绪的其他因素作用。此外,这一理论还缺乏在不同情境中的普遍适用性。例如,幼儿还不会评价自己的情绪,而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情绪产生过程?当代情绪理论研究的总趋势是,心理学家力图将各种研究结果加以综合,把几种理论的要点放在一起,合成一个当代情绪理论模型,如图8—7所示。
认知评价导致生理唤醒、行为、面部表情、姿势以及情绪体验。唤起、行为和表情可增加情绪体验,情绪体验又可影响评价,而评价则又进一步影响唤起、行为、表情和情绪体验。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